王辉山
- 作品数:383 被引量:1,11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右心室流出道的处理方法与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右心室功能的相关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法洛四联症(TOF)右心室流出道(RVOT)处理方法与矫治术后右心功能变化的关系,以期提高矫治手术的中、远期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125例TOF患儿接受矫治手术,其中男66例,女59例;手术年龄1~5岁,平均(3.4±1.1)岁;体质量7~26kg,平均(15.2±5.7)kg。对照组选择20例同龄健康儿童。RVOT处理方法包括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加宽(M1组)67例,右心室漏斗部补片加宽(M2组)6例,经右心室切口非补片修复(M3组)18例,经右心房-肺动脉切口非补片修复(M4组)34例。采用脉冲多普勒(PDE)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I)评价右心室功能,选择三尖瓣环收缩期移位(TAPSE)、右心室心肌作功指数(MPI)作为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测定的三尖瓣瓣环处舒张早期峰速(Em),舒张晚期峰速(Am),计算Era/Am和E/Em比值作为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5年随访检查心脏超声发现,M1和M2组的MPI和E/Em显著高于M3和M4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akata指数、既往分流手术、手术方式、肺动脉瓣反流和术后QRS时间是影响术后MPI的危险因素;术前Nakata指数、手术方式、肺动脉瓣反流和术后QRS时间是影响术后E/Em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遂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和术后QRS时间是影响术后MPI的独立因素;术后肺动脉瓣反流是影响术后E/Em的独立因素。结论TOF术后右心室功能降低与RVOT处理方法有关,舒张功能的降低与术后肺动脉瓣的反流有明显的相关性,收缩功能的降低与手术中应用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和术后的QRS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心脏超声多普勒技术在测定TOF术后右心室功能和评价术后中、长期疗效有重要�
- 方敏华王辉山金岩汪曾炜王镇龙张春振
- 关键词:法乐四联症
- 双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方敏华朱洪玉汪曾炜王辉山尹宗涛吉哲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小儿血流动力学
- 小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右心功能的评价及分析
- 方敏华王辉山汪曾炜金岩王镇龙张春振
-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 (TOF- PA)的外科治疗 ,重点讨论不同类型的手术时机和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1984年 6月至 2 0 0 3年 12月对 2 4例TOF- PA病儿进行矫治手术 ,其中男 10例 ,女 14例 ;年龄 6个月~ 9岁 ;I型 14例 ,II型 8例 ,III型和IV型各 1例。全组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期矫治手术 ,I型采用跨瓣环的带单瓣的人工血管补片加宽 ,II型采用右心室到肺动脉带瓣管道 ,III型和IV型TOF- PA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一期单源化和心内修复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其中I型、II型各 2例 ,死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2例、灌注肺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各 1例。I型和II型长期随访 16例 ,随访 1个月~ 15 .5年 ,NYHA心功能I或II级 14例 ,III和IV级各 1例 ;III型和IV型分别随访 1个月和 6个月 ,效果满意。结论 TOF- PA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 ,条件较好的早期行矫治手术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 方敏华朱洪玉汪曾炜张仁福宫汉东王辉山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术后早期死亡带瓣管道NYHA
- 适宜单层缝合置入的无支架猪主动脉瓣膜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现有的生物瓣膜主要分为有支架和无支架两种。有支架瓣膜方便了手术操作,容易植入,植入后发生关闭不全的可能性小,但这种瓣膜并没有很好的模拟天然瓣膜。目的:为缩短瓣膜植入时间,进一步改善瓣膜性能,在参考猪主动脉根构型优化瓣膜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型的适合单层缝合置入的无支架猪主动脉瓣膜,体外测试评估其性能。方法:①制备适合单层缝合的无支架猪主动脉瓣。②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单层缝合方法进行离体瓣膜植入实验。③对新型瓣膜进行体外流体力学测试及疲劳测试。结果与结论:适合单层缝合的无支架瓣膜在设计中去除了硬质的瓣架,可减轻血流冲击对瓣叶的损害,同时去除硬质瓣环后手术时可以植入口径更大的瓣膜,改善了血流动力学,较传统双层缝合瓣膜缩短了植入时间。经体外流体力学测试及疲劳测试,结果满意。但无支架生物瓣膜植入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长期临床效果及耐久性尚需进一步临床结果验证。
- 徐殊韩宏光王辉山
- 关键词:心肺移植主动脉瓣生物瓣膜无支架植入方法体外测试
- 非心外管道方法矫治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法洛四联症被引量:3
- 2008年
- 方敏华朱洪玉汪曾炜王辉山李新民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冠状动脉心外管道矫治心脏畸形TOF
- 用^(18)F-FDG和^(99)Tc^m-MIBI显像评估冷冻心肌骨髓CD34^+细胞移植后代谢和灌注的变化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评价犬冷冻心肌骨髓CD34+ 细胞移植后心肌代谢和灌注的变化。方法 1 2只杂种犬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磁珠法从犬肋骨骨髓分离CD34+ 细胞并注射到用CO2 冷冻建立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区 ,对照组注射伊思考夫改良杜尔贝可培养基 (IMDM)培养液。分别于建立模型前、后 4周和干细胞移植后 8周行1 8F FDG和99Tcm MIBI心肌显像 ,评价细胞移植结果 ,计算冷冻心肌代谢与灌注显像的F值。干细胞移植后 8周取心肌做第 8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检查。结果 正常心肌代谢与灌注显像清晰 ,F值接近 0 ,干细胞移植前、后 8周冷冻心肌1 8F FDG与99Tcm MIBI显像的F值分别为 5 . 5 0± 1 . 31 ,5 4 4± 0 . 70与 1 1 7±0. 4 1 ,1 . 5 0± 0 . 5 5 (P <0 . 0 1 ) ;对照组为 5 . 5 3± 0. 80 ,5. 5 4± 1 . 2 9与 5. 0 0± 1 . 5 5 ,5 . 0 8± 1. 4 6 (P >0 . 0 5 ) ,骨髓CD34+ 细胞移植使冷冻心肌的代谢与灌注明显得到恢复。干细胞移植后 8周冷冻区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 (P <0 . 0 1 )。结论 骨髓CD34+ 细胞移植后冷冻区存在大量活的心肌细胞。
- 高文根张仁福王辉山马东初汪曾炜朱洪玉陈宪英
- 关键词:骨髓CD34^+细胞冷冻心肌移植后^18F-FDG
- 人工腱索移植和马鞍环环缩修复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被引量:9
- 2014年
- 背景:人工腱索移植是二尖瓣成形的难点,瓣环环缩也是二尖瓣成形术式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而目前国内相关此类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中期疗效的较大样本报道较少。目的: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和马鞍环环缩技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间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应用人工腱索移植和马鞍环环缩技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85例。用Gore-Tex缝线作为人工腱索,马鞍环用SJMTM刚性鞍形成形环。共行人工腱索移植41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21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Sliding技术23例。均行人工瓣环环缩术。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78例,随访率为91.7%(78/85)。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78例中,1例于治疗后13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76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59例,Ⅱ级17例。复查心脏彩超示微量及以下反流67例,轻度反流9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直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反流速面积/左房面积明显减少(P<0.05或P<0.01),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未出现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SAM征)。并发症情况: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1例治疗前伴快-慢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治疗后1周出现延迟性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无成形环断裂或撕脱、无溶血、左室流出道梗塞、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发生。无再次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结果可见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和马鞍环环缩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
- 韩劲松王辉山尹宗涛韩宏光宋恒昌
- 关键词:退行性病变二尖瓣成形术人工腱索人工瓣环
- 羟丁酸钠复合麻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被引量:1
- 2004年
- 羟丁酸钠作为静脉麻醉药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广泛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1].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丁酸钠复合麻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
- 张铁铮李林卢玉平孙承函陈万清任敦吉王辉山
- 关键词:羟丁酸钠血液动力学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氧代谢复合麻醉心血管手术
- 154例改良房坦手术后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改良房坦手术后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1985年1月至2002年7月间收治154例改良房坦手术患者。右心房与肺动脉连接80例,右心房与右心室连接6例,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68例。将术前、术中因素及手术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7例,死亡率24.0%。术前McGoon比值≤1.8、术前房室瓣存在返流、手术方式、术后右房压>20mmHg、反复心律失常、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手术后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手术方式(右房与右室连接、右房与肺动脉连接)、术后右房压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血量综合征与术后早期死亡的有关。结论:术前严格选择心室功能好和肺动脉发育好、无明显房室瓣返流的病例,采用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式,术后加强监护是预防和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
- 韩宏光张南滨朱洪玉汪曾炜宫汉东王辉山
- 关键词:肺动脉高危因素术后早期返流全腔静脉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