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南滨

作品数:193 被引量:44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8篇手术
  • 77篇动脉
  • 75篇心脏
  • 62篇外科
  • 52篇术后
  • 40篇缺损
  • 36篇外科治疗
  • 34篇外科手术
  • 34篇先天性
  • 31篇间隔缺损
  • 28篇先天
  • 27篇心脏病
  • 26篇先天性心脏
  • 26篇肺动脉
  • 24篇室间隔
  • 24篇室间隔缺损
  • 23篇先天性心脏病
  • 22篇冠状
  • 21篇心脏外科
  • 18篇心脏外科手

机构

  • 192篇沈阳军区总医...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辽宁省科学技...
  • 1篇抚顺矿务局总...

作者

  • 193篇张南滨
  • 156篇朱洪玉
  • 151篇汪曾炜
  • 88篇王辉山
  • 82篇张仁福
  • 73篇韩宏光
  • 67篇宋恒昌
  • 51篇宫汉东
  • 43篇方敏华
  • 35篇姜辉
  • 32篇李新民
  • 31篇尹宗涛
  • 27篇王军
  • 21篇孙立志
  • 20篇韩劲松
  • 19篇费诚鉴
  • 16篇陶登顺
  • 12篇刘建实
  • 12篇张静
  • 7篇李春华

传媒

  • 49篇沈阳部队医药
  • 24篇中华胸心血管...
  • 15篇心肺血管病杂...
  • 12篇心血管康复医...
  • 12篇中国胸心血管...
  • 9篇解放军医学杂...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2003年全...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天津医药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全国冠状动脉...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18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12篇2006
  • 31篇2005
  • 18篇2004
  • 16篇2003
  • 9篇2002
  • 10篇2001
  • 8篇2000
  • 6篇1999
  • 7篇1998
  • 3篇1997
  • 9篇1996
  • 3篇1995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激综合征异常房室传导束切断的外科治疗
1992年
自1986年3月到1991年8月行异常房室传导束切断治疗预激综合征53例,其中左室22例,右室17例,左室加右室7例,后间隔6例和前间隔1例;同时施行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心脏瓣膜病等手术17例,手术病死率为1.9%。52例经6个月到6年随诊,证实异常房室传导束切断成功率为94.3%。我们主张采取较积极的态度进行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经电生理检查和心外膜标测作异常房室传导束的准确定位,施行较广较深范围的切割,就能提高其外科治疗效果。
汪曾炜李莉费诚鉴朱洪玉宫汉东刘建实张南滨张仁福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外科手术
术前高血压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预后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术前高血压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行CABG 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被分组进行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术前有高血压者行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30 min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PaO2/FiO2)比值明显低下(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胸腔引流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正常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李玲韩宏光张南滨汪曾伟
关键词:术前手术预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胸腔引流量
大动脉调转术后的早期处理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D TGA)行大动脉调转 (Switch)术后早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 5例患儿在深低温、低流量和深低温停循环下施行Switch术。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时补充胶体溶液 ,维持适当的呼吸性碱中毒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1例 ,房性心动过速 2例 ,低氧血症 2例 ,肺不张 2例 ,肺部感染 1例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 >2周 1例 ,右心室流出道阻塞 1例。结论 :术后维持足够前负荷 ,积极采取有效降低肺循环阻力及左心房压力的治疗措施 ,及时纠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方敏华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大动脉调转术手术后并发症
左心室室壁瘤外科治疗
陶登顺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张南滨宋恒昌姜辉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胸腔积液与心血管活性肽的关系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CPC)后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活性肽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 2 4例行心外管道 TCPC后患者胸腔引流液量作为因变量 ,年龄、Nakata指数、射血分数、人工血管直径、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 (CVP)作为自变量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同时在术后第 1、3、5和 7天测量内皮素 -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 结果 经回归方程线性假设检验 ,胸腔引流液量与 CVP呈直线正相关 (F=6 85 .6 0 0 ,P<0 .0 1,其回归方程为 Y=0 .5 98X- 3.4 30 ,r=0 .985 ) ,而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CVP与 ET- 1呈显著正相关 (r=0 .982 ,P<0 .0 5 ) ,与 CGRP呈显著负相关 (r=- 0 .986 ,P<0 .0 5 )。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 ,CVP增高是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术后早期肺血管内皮细胞对 ET- 1和CGRP引起的分泌紊乱 ,可能是导致 CVP升高继而引起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尹宗涛张仁福朱洪玉汪曾炜宫汉东张南滨宋恒昌王军
关键词:胸腔积液CVP心血管活性CGRP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再次机械通气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1年
为探讨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病人术后再次应用机械通气的相关因素,我们对1999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因室缺合并肺高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李宏张南滨张仁福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
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3例的外科治疗
2002年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其中混合型TAPVC 所占的比例最低。1976年6月~2001年8月我院共手术治疗 TAPVC 108例,其中混合型 TAPVC 3例,现报告如下。
李春华张仁福朱洪玉宫汉东宋恒昌张南滨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
本文总结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7月~2003年7月,6例大动脉调转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面施行.心肌采用温血诱导、冷血间断和终末温血灌注的方法.停机后加用改良超滤.手术中探查冠状动脉4例分布正...
朱洪玉汪曾炜张南滨宋恒昌方敏华
关键词:大动脉调转术大动脉转位TAUSSIG-BING畸形小儿心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
文献传递
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瓣膜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同步电复律治疗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要点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同步电复律治疗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返ICU,心电监测下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5mg/kg,总量80~120mg,患者进入朦胧状态时,行胸外同步直流电复律,1~2J/kg。室上性心动过速停止,心室率<100次/min为有效。电复律前进行心理疏导及采取个体化护理,提供相关信息,完成术前各项常规和特殊检查,电复律时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电复律后动态观察病情,出院后定期复诊。结果本组电复律后有效55例(98.2%),无效1例(1.8%),此例结合胺碘酮静脉泵入12h后心室率得到控制。电复律后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同步电复律治疗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做好电复律配合及防治电复律后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可以保证复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陈朝辉张南滨韩宏光徐莉莹韩劲松尹宗涛
关键词:电复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82例,6例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其中,上消化道出血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坏死出血1例。按照术后有无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2组:消化道出血组6例.对照组576例。比较2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及用逐步逻辑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582例中6例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全部治愈。消化道出血组年龄970岁、术前高血压、术前脑血管病变、术前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术后低心排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7%与21.0%,100%与51.7%,33.3%与8.7%,83.3%与32.1%,50.0%与13.5%,33.3%与7.8%,P均〈0.05);消化道出血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72.00±4.15)岁与(62.53±9.31)岁,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5.67±6.50)%与(64.64±9.53)%,P〈0.051,术后输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1115.00±689.89)ml与(663.44±505.34)ml,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50.67±41.59)d与(17.42±9.14)d,P〈0.01]。用逐步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年龄970岁,术前心肌梗死,术前心功能分级≥Ⅲ级(OR值分别为10、948、9.11、11.53,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诊断较困难,评估患者有无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利于进行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姜辉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陶登顺张南滨朱瑞武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消化道出血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