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清

作品数:19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黄酮
  • 7篇自微乳
  • 7篇微乳
  • 6篇自微乳化
  • 5篇柚皮
  • 5篇柚皮苷
  • 5篇微丸
  • 5篇新橙皮苷
  • 5篇橙皮
  • 5篇橙皮苷
  • 4篇芙蓉李
  • 3篇色谱
  • 3篇总黄酮
  • 2篇滴丸
  • 2篇多酚
  • 2篇血症
  • 2篇血脂作用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有机酸

机构

  • 19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程清
  • 19篇陈丹
  • 14篇任瑞琴
  • 11篇郑利
  • 11篇曾令军
  • 11篇黄庆德
  • 10篇吴晓青
  • 5篇连赟芳
  • 4篇蔡韦炜
  • 3篇邱红鑫
  • 3篇黄群
  • 2篇刘永静
  • 2篇陈抒云
  • 1篇张伟连
  • 1篇陈琛
  • 1篇李德焱
  • 1篇白韵雪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药品标准

年份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研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将随机分组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液及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剂量120 mg·kg-1(按玳玳总黄酮含量计),分别于0.083,0.167,0.333,0.5,0.667,1,2、4、6、8、10、12和24 h取血。采用HPLC同时测定血浆样品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浓度,运用DAS 3.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比较口服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及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的药动学参数,柚皮苷AUC0-24分别为(17.710±6.588)和(9.139±1.982)mg.h.L-1,ρmax分别为(4.816±1.329)和(1.575±0.324)mg.L-1,tmax分别为(0.611±0.086)和(0.917±0.204)h,t1/2分别为(13.078±6.382)和(11.678±6.919)h,新橙皮苷AUC0-24分别为(18.094±4.892)和(10.961±2.276)mg.h.L-1,ρmax分别为(5.657±1.391)和(2.096±0.512)mg.L-1,tmax分别为(0.583±0.091)和(0.806±0.222)h,t1/2分别为(14.606±7.562)和(10.985±6.963)h。以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混悬液为参比,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93.78%和165.08%。结论玳玳黄酮研制成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制剂能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改善其药剂学性质。
吴晓青陈丹黄庆德程清黄群李德焱
关键词:微丸相对生物利用度
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薄层色谱鉴别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选择柚皮苷、新橙皮苷为指标,采用硅胶G薄层板,氯仿-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3%三氯化铝乙醇液显色,105℃加热后,紫外灯365 nm处观察,研究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我们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玳玳果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质量控制。
吴晓青陈丹黄庆德程清任瑞琴陈琛
关键词:薄层色谱鉴别柚皮苷新橙皮苷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过程药效成分转移率考察
2014年
目的针对玳玳总黄酮有效部位多组分特性,基于HPLC特征图谱研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过程中的药效成分转移率。方法采用HPLC特征图谱法,色谱柱为Lichrocart C18(250 mm×4.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4 nm;柱温30℃。结果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工艺过程中8个共有峰的转移率为80.55%~95.93%,其中主要特征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迁移率均〉95%,各药效成分群整体迁移相似度〉0.999。结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制备工艺能够比较完整的保留玳玳总黄酮提取物的整体药效部位成分群。
黄庆德程清陈丹曾令军
关键词:转移率HPLC特征图谱
芙蓉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快速筛选芙蓉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DPPH·法,比较各活性成分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HPLC-DPPH·法,比较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中分离的8个活性成分与DPPH·反应前后峰面积下降的百分比,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成分,通过计算各化合物的IC50值,评价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大小。结果:已分离的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中的8个代表性成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槲皮素-3-O-L-呋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表儿茶素>化合物1>芦丁>化合物3>化合物2>柚皮素-7-O-β-葡萄糖苷。结论: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中分离的8个代表性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有效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的活性也与它们有关,故均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HPLC-DPPH·法快速直观,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抗氧化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的评价方法。
任瑞琴陈丹程清曾令军郑利连赟芳蔡韦炜
关键词:芙蓉李抗氧化
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建立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玳玳黄酮提取物中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玳玳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玳玳黄酮提取物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紫外分光光度法新橙皮苷在4.44~26.6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RSD=1.65%);HPLC法柚皮苷在1.988—13.91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3%(RSD=1.56%),新橙皮苷在1.992~13.94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1.89%)。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
曾令军陈丹郑利程清连赟芳蔡韦炜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体外溶出性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体外溶出度。方法:运用HPLC法测定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在纯化水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溶出度,分别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对溶出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相似因子(f2)分析溶出曲线。结果: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溶出过程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最佳。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溶出曲线的f2为92.48。结论: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从自微乳化微丸中同歩释放。
黄庆德吴晓青陈丹程清黄群
关键词:微丸柚皮苷新橙皮苷溶出度
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0只,根据大鼠的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阳性对照组灌胃以山楂精降脂片,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以不同浓度的玳玳果黄酮有效部位溶液。测定各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取肝脏做肝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的含量,显著升高HDL含量;各给药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均降低,且有极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严重脂肪变性,各给药组大鼠高血脂症状均有缓解。结论:玳玳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刘永静陈丹邱红鑫吴晓青黄庆德任瑞琴程清
关键词:高脂血症病理学超微结构
一测多评法测定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新橙皮苷与柚皮苷的含量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指标性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250-4 lichrocart 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2∶7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4 nm,与一测多评法(柚皮苷为参照物)进行比较。结果:柚皮苷在4.080~20.440μg.mL-1(r=0.999 1)、新橙皮苷在6.384~31.920μg.mL-1(r=0.999 2)范围内分别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一测多评法所得到的含量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9,含量间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结论:一测多评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二者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程清陈丹黄群曾令军任瑞琴郑利黄庆德白韵雪
关键词:一测多评
芙蓉李总多酚提取物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芙蓉李总多酚提取物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SOD、GSH-Px、MDA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芙蓉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以维生素E软胶囊100 mg·kg-1·d-1灌胃给药,芙蓉李总多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00,200,300 mg·kg-1·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与衰老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1,连续灌胃42 d。给药的同时,衰老模型组与给药组小鼠,每日按注射剂量125 mg·kg-1·d-1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空白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芙蓉李总多酚提取物给药组可以显著增强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强肝、脑组织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芙蓉李总多酚提取物均能拮抗自由基损伤,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能的机理是通过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任瑞琴陈丹程清郑利曾令军蔡韦炜连赟芳
关键词:抗氧化作用D-半乳糖
永泰芙蓉李中有机酸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鉴别永泰芙蓉李的有机酸成分,建立芙蓉李主要有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甲醇(94: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永泰芙蓉李含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成分,建立的芙蓉李主要有机酸含量测定方法可在15分钟内完成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的有效分离,分离度R≥1.2,苹果酸在0.50~8.08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酒石酸在0.05~0.5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该法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适用于芙蓉李中有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任瑞琴陈丹程清曾令军郑利陈抒云
关键词:有机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