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润光

作品数:39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电子电信
  • 4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发光
  • 18篇电致发光
  • 15篇有机电致发光
  • 11篇电致发光器件
  • 1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1篇发光器件
  • 9篇光学
  • 9篇背光
  • 7篇二极管
  • 7篇发光二极管
  • 6篇散射
  • 6篇光模块
  • 6篇光散射
  • 6篇光学结构
  • 6篇背光模块
  • 3篇有机发光
  • 3篇色纯
  • 3篇色纯度
  • 3篇喹啉
  • 3篇聚合物发光

机构

  • 31篇上海大学
  • 7篇京东方科技集...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39篇孙润光
  • 15篇蒋雪茵
  • 15篇张志林
  • 13篇许少鸿
  • 13篇朱文清
  • 11篇吴有智
  • 11篇王秀如
  • 9篇邵明
  • 9篇郑新友
  • 7篇王刚
  • 7篇王文根
  • 7篇刘敬伟
  • 7篇李俊峰
  • 6篇李瑛
  • 6篇任建昌
  • 4篇汤昊
  • 4篇王大巍
  • 3篇陈昊瑜
  • 3篇丁邦东
  • 2篇周波

传媒

  • 6篇现代显示
  • 5篇发光学报
  • 4篇光学学报
  • 3篇液晶与显示
  • 3篇半导体光电
  • 2篇功能材料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化学进展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2004中国...
  • 1篇2006中国...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 1篇199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被引量:5
2005年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 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 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 )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 -A-) 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 4 0cd·(cm2 ) -1和0 .4 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朱文清吴有智郑新友蒋雪茵张志林孙润光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激基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光致发光光谱TPD
用于TFT-LCD的大功率LED侧式背光系统
本文用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1 W大功率白光LED作为TFT-LCD背光光源,LED左右两侧各12个以13.2 mm等间距排列;采用由反射率为95%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腔代替传统复杂的导光系统进行导光,仅仅用反射镜将LE...
王文根李瑛邵明王秀如刘敬伟李俊峰王刚孙润光
关键词:TFT-LCD发光二极管背光系统亮度均匀性
文献传递
含咔唑与偶氮分散红共聚物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借助于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散射(SERRS)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偶氮聚合物材料侧链含咔唑与偶氮分散红共聚物(CAP)在化学沉积法制备的银膜表面的拉曼峰增强和吸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CAP在银表面的状态为:聚合物通过咔唑单体中咔唑基团和偶氮单体中硝基与银膜衬底发生物理吸附,而聚合物的主链与衬底相距较远没有相互作用。可以推测,聚合物在衬底表面的这种状态将对偶氮光存储器件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王秀如孙润光王长顺莫育俊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像素的设计
2007年
介绍了两管薄膜晶体管(TFT)和四管TFT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结合TFT工作条件限制以及实现显示的要求完成了四管TFT有源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像素的设计,利用Hspice软件验证了单元像素的设计结果,最大输出电流为2.1μA,一帧的时间后变化到2.0μA,变化量小于一个灰阶电流,满足显示要求。
王文根李瑛邵明王秀如汤昊孙润光
关键词:薄膜晶体管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仿真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阴极界面修饰的材料、方法及分类被引量:3
2004年
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阴极界面修饰的材料、方法和分类.着重介绍了LiF/Al薄绝缘层/金属复合电极在小分子和聚合物器件中的实验结果和各种原理分析,同时阐述了使用薄绝缘层/金属复合电极作为阴极界面修饰的能级模型和理论模拟.
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孙润光许少鸿
关键词:电致发光复合阴极
锂喹啉配合物作为电子注入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锂喹啉配合物 (8-hydroxy - quinolinatolithium ,Liq)作电子注入层 ,制备了结构为氧化铟锡 /锂喹啉配合物 /铝 {ITO(indiumtinoxide) /TPD(N ,N′ di phenyl N ,N′ bis(3 methylphenyl) 1,1′biphenyl 4 ,4′diamine) /Alq3 [tris (8 hydroxy quinolinato)aluminum]/Liq/Al}的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改变电子注入层Liq的厚度 ,考查了Liq厚度对器件电致发光效率及电流密度电压关系的影响。实验表明Liq厚度大约为 0 .5nm左右时器件的性能最佳 ,电致发光效率约为没有Liq器件效率的 5倍 ,而定电流下的工作电压最低 ,其原因可归于Liq在金属铝电极与有机层Alq3 之间产生偶极层 ,使铝与有机层间的界面接近欧姆接触 ,从而使电子注入效率大幅提高 ;随着Liq厚度的增加 ,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降低 ,而定电流下的工作电压升高 ,与同类型以LiF作注入层的器件相比 ,这种器件性能受厚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是类似的 ,但以Liq作注入层的器件具有较低的厚度敏感性 ,这是由于LiF为绝缘体 ,而Liq为半导体的缘故。
吴有智郑新友朱文清丁帮东孙润光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发光学电子注入
一种LED背光模块
本发明提供一种LED背光模块,包括基板,LED芯片,导光板和/或散光板,光散射与折射机构和外壳,其特征在于:LED芯片安装在导光板或散光板中。本发明中LED芯片直接封装在导光板或散光板等光学结构中,可以大大减小背光源的尺...
刘敬伟王刚李俊峰王大巍任建昌孙润光
文献传递
高色纯度的红色掺杂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吡喃腈作为电子受体、吲哚啉作为电子给体单元,合成了一种吲哚啉衍生物DADIN作为高色纯度的红色掺杂型电致发光材料,并对其溶液特性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进行了研究.相对于柯达公司经典掺杂型红色发光材料DCJTB,该发光材料的合成简单、提纯工艺易行、产率高,并具有更纯正的红色发光.研究表明,以DADIN作为掺杂型电致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是DCJTB的1.5倍,实为DCJTB理想的替代品.
皮雅娟汤昊赵国生孙润光朱为宏
关键词:电致发光材料
一种带有非平面反射镜阵列的LED背光模块
该LED背光模块中包括,一个LED阵列,一个外壳,一个非平面反射镜阵列,一个光散射与折射机构。外壳侧壁和底板内壁是反射层,LED阵列设置在外壳底板上。非平面反射镜阵列设置在LED阵列的上方。光散射与折射机构由若干扩散膜(...
刘敬伟李俊峰王刚孙润光任建昌
文献传递
一种带有非平面反射镜阵列的LED背光模块
该LED背光模块中包括,一个LED阵列,一个外壳,一个非平面反射镜阵列,一个光散射与折射机构。外壳侧壁和底板内壁是反射层,LED阵列设置在外壳底板上。非平面反射镜阵列设置在LED阵列的上方。光散射与折射机构由若干扩散膜(...
刘敬伟李俊峰王刚孙润光任建昌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