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东

作品数:142 被引量:41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会议论文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脊柱
  • 27篇椎弓
  • 27篇椎弓根
  • 23篇腰椎
  • 20篇手术
  • 20篇脊柱侧
  • 19篇骨折
  • 16篇螺钉
  • 15篇侧凸
  • 14篇椎弓根螺钉
  • 14篇外科
  • 14篇脊柱侧凸
  • 13篇畸形
  • 12篇椎体
  • 12篇寰椎
  • 12篇后路
  • 12篇后凸
  • 11篇胸椎
  • 10篇手术治疗
  • 9篇枢椎

机构

  • 85篇西安市红十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5篇王晓东
  • 82篇郝定均
  • 74篇贺宝荣
  • 56篇吴起宁
  • 52篇刘团江
  • 50篇郭华
  • 31篇宋宗让
  • 24篇方向义
  • 21篇陈海波
  • 17篇许正伟
  • 14篇周劲松
  • 12篇郑永宏
  • 9篇刘立峰
  • 7篇黎一兵
  • 5篇贺增良
  • 4篇赵勤鹏
  • 3篇昌震
  • 3篇杨重飞
  • 2篇付亚辉
  • 2篇宋伟

传媒

  • 7篇第七届西部骨...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第一届中国S...
  • 3篇第六届中国微...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4篇2011
  • 8篇2010
  • 17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9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体成形术以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的并发症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以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CVF)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多选项以及开放式问卷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OCVF在本院行进行PKP或者PVP...
黎一兵王晓东郝定均郭华赵勤鹏杨小卫
关键词:PVPPKP并发症
Isola钉棒系统三维矫形改善脊柱侧凸患者冠、矢状面及旋转畸形的改善效果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应用Isola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畸形患者的术后功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科2001-03/2003-06应用Isola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患者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83°,平均62°,矢状面Cobb角12°~54°,平均34°,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I度6例,II度13例,III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31°,矫正率为62%~85%,平均69%,矢状位矫正为21°~32°,平均26°。椎体旋转矫正I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钉棒内固定系统校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获得冠状面良好矫正率的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
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宋宗让刘立峰方向义刘团江王晓东
关键词:脊柱侧凸外科手术畸形
过伸型颈髓损伤的外科干预的必要性及时机
目的:探讨过伸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干预时机及其预后。方法:将87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分为非手术治疗组(13例)及手术组 (74例),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的ASIA评分改变。结果:87例获得12~ 32个月的随访,平均25...
郝定均许正伟贺宝荣郭华刘团江王晓东
关键词:颈髓损伤早期手术
后路截骨术后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后路截骨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方法:①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经后路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115例患者中18例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②2004年后应用V型截骨刀切除椎体后壁。结果:①4例脊神经根断裂...
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王晓东刘团江郭华宋宗让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神经损伤
文献传递
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置入螺钉的准确性评估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脊柱侧凸矫正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败依赖于钉道的制备。目的:以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观察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置入后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反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1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进行。对象:采用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方法矫正胸椎侧凸畸形129例,其中103例获得随访,男42例,女61例;年龄13-19岁,平均15.3岁。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以据术前X射线片、CT片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mm、2.5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进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置入螺钉。主要观察指标:①术中血管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螺钉位置。②置入螺钉的准确性。③置入后观察冠状面、矢状面和旋转畸形的矫正度。④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结果:①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置入成功为96.2%,32枚螺钉位置不当,其中18枚术中即被发现,偏内侧5枚,偏下方3枚,偏上方4枚,偏外侧6枚,其余的14枚螺钉都是置入后通过CT或者X射线片发现,且均偏外侧。②1例术中脑脊液漏者骨蜡封闭后未发生脑脊液漏。③置入后平均身高增加4.6cm,置入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21°,平均矫正率73%;矢状面Cobb角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平均随访3.5年,最终随访矫正度丢失率为1.8%。④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4例,1例螺钉向椎弓根外侧偏移加重。结论:采用克氏针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置入螺钉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宿主发生组织相容性的机率较低。
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周劲松王晓东刘团江宋宗让贺增良郭华
关键词:胸椎脊柱侧凸徒手技术矫形手术
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测量及分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研究通过三维CT重建测量正常状态下寰椎"椎弓根"形态及其相关解剖学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年龄18~52岁(平均32.3岁),排除相关上颈椎疾患,尤其局部骨性增生明显者。对其寰枢椎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三维多平面重建下,取经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矢状线延长线与寰椎椎动脉沟底部下2mm处后弓的交点为A点,同时建立通过椎动脉沟底部下2mm处的寰椎横切面图,取寰椎后弓移行为侧块处椎动脉孔内壁与椎管外壁连线的中点为B点,AB连线的延长线与寰椎前弓的交点为C点,AC连线即为寰椎椎弓根钉道。取经AC连线建立寰椎椎弓根通道的矢状面切图。测量寰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参数:寰椎椎弓根的上倾角,椎动脉沟底椎弓根厚度(H1),寰椎椎弓根最大厚度;根据H1数值的大小分型,探讨各分型与椎弓根钉选择的相符性。结果:钉道椎动脉沟底处骨质厚度为4.10±1.17mm。根据H1数值的大小,以直径4.00mm和3.50mm的螺钉为参照,分为四型:正常型:H1>4.00mm(92例,61.3%);相对狭窄型:3.500.05)。正常型和相对狭窄型建议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狭窄型和无椎弓根型者采用侧块螺钉技术。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准确提供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形态、解剖学参数,根据寰椎椎动脉沟处骨质的高度进行分类,可以较好的指导寰椎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选择及螺钉直径的选择。
郝定均贺宝荣许正伟郭华刘团江王晓东郑永宏
关键词:寰椎椎弓根解剖学三维CT重建
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
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应用Vertex、Axis、Cervifix内固定系统,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
郝定均贺宝荣周劲松刘团江吴起宁郭华王晓东
关键词:融合术
文献传递
经皮穿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与后正中切口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比较--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穿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与后正中切口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A型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纳入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56例无神经损伤胸...
黎一兵王晓东郝定均郭华赵勤鹏杨小卫
关键词:短节段穿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分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分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1993年1月~2003年1月,10年间共收治腰间盘突出症1127例,从疼痛、直腿抬高试验、CT表现、MRI表现、椎管造影5个方面进行总结,对这5个项目进行评分,根据严重程度每项评为1~3分,诊断时只需将得分最高的一项临床分和一项影像分相加,根据所得分(2~6分)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Ⅰ~Ⅴ型;此方法简称为“6分Ⅴ型法”。2004年1月~3月在门诊应用该分型对159例门诊病人进行分型,并跟踪随访。结果对159例病人进行分型,其中Ⅰ型15例(9%),Ⅱ型36例(23%),Ⅲ型54例(34%),Ⅳ型33例(21%),Ⅴ型21例(1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分型方法(简称为“6分Ⅴ型法”)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影像表现相结合进行了分型,综合反映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简单实用且便于患者理解的特点。根据作者的初步应用经验,Ⅰ型、Ⅱ型病人采取保守治疗;Ⅳ型、Ⅴ型需手术治疗;Ⅲ型先行保守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
郝定均刘团江吴起宁贺宝荣方向义陈海波王晓东宋宗让
关键词: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术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翻修方式: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采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结...
贺宝荣郝定均许正伟郭华吴起宁王晓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