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团江

作品数:271 被引量:1,062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0篇脊柱
  • 61篇骨折
  • 59篇腰椎
  • 35篇手术
  • 31篇椎弓
  • 31篇椎弓根
  • 28篇椎体
  • 27篇颈椎
  • 26篇脊髓
  • 25篇胸腰椎
  • 25篇螺钉
  • 24篇骨质
  • 24篇骨质疏松
  • 23篇椎骨
  • 22篇胸椎
  • 22篇内固定
  • 19篇疏松性
  • 19篇椎弓根螺钉
  • 19篇外科
  • 17篇后路

机构

  • 1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80篇西安市红十字...
  • 11篇西安医学院
  • 4篇延安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焦作市第二人...
  • 1篇海南省第三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1篇刘团江
  • 182篇郝定均
  • 119篇贺宝荣
  • 60篇吴起宁
  • 59篇郭华
  • 52篇王晓东
  • 49篇杨俊松
  • 36篇宋宗让
  • 33篇许正伟
  • 30篇刘鹏
  • 22篇张正平
  • 21篇方向义
  • 17篇周劲松
  • 16篇陈海波
  • 15篇何立民
  • 15篇赵勤鹏
  • 14篇王晓东
  • 13篇王栋琪
  • 12篇闫亮
  • 11篇陈浩

传媒

  • 17篇中华创伤杂志
  • 1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0篇中华骨科杂志
  • 10篇中国修复重建...
  • 10篇中国脊柱脊髓...
  • 10篇第七届西部骨...
  • 7篇陕西医学杂志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骨科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局解手术学杂...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第一届中国S...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8篇2022
  • 8篇2021
  • 1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23篇2017
  • 18篇2016
  • 1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7篇2011
  • 4篇2010
  • 14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6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2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动脉栓塞术在颈椎管内巨大型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巨大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技术(vertebralarteryembolotherapy,VAE)在颈椎巨大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治疗中应用方法、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刘鹏刘团江王敏
关键词:颈椎神经鞘瘤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系统对颈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plate-cage construct,PCC)系统在颈椎前路术后颈椎曲度维持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的10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组),50例采用PCC系统(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病变节段、病程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于侧位X线片测量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和相邻椎体高度,根据Pitzen等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t=2.442,P=0.02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4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5个月。根据Pitzen等的椎间融合标准,两组均达骨性融合。两组内术后1、24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A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及相邻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P<0.05)外,两组其余疗效评价指标术后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C2~7颈椎曲度、节段Cobb角、相邻椎体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术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虽能获得与PCC系统相似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以及继发颈椎曲度改变均大于PCC系统。
杨俊松刘鹏刘团江刘继军陈浩许晓舟张嘉男张正平郝定均
关键词:颈椎曲度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同的总分值(T,0~8分)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根据VAS评分及ODI评分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0个月随访,平均20.1个月。本组中T<4分者91例,行保守治疗,VAS评分由8.0±1.7分恢复至2.0±1.3分;ODI评分由69.5±2.8分恢复至38.1±1.5分。T=4分者132例,保守治疗57例,PKP/PVP手术治疗75例,VAS评分由8.2±1.4分恢复至1.9±1.2分;ODI评分由71.5±3.7分恢复至36.2±2.5分。T≥5分者158例,均行手术治疗,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1±1.6分恢复至1.8±1.3分;ODI由术前的70.5±2.6分恢复至术后的39.2±1.7分。结论: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检验。
郝定均贺宝荣郭华许正伟李辉刘团江王晓东郑永宏
关键词:评分评估
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89例,134个椎体.椎体肿瘤5例,其中转移性肿瘤3例,椎体血管瘤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63例;创伤性压缩性骨折21例.年龄65 ~ 81岁,平均76...
贺宝荣郝定均刘团江王晓东郭华许正伟贺欣黎一兵
关键词:脊柱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并发症
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1例接受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32~65岁,平均48.5岁。症状持续时间6~18周,平均10.5周。脊髓症状Nurick分级1级2例,2级7例,3级12例。手术节段:C3、42例,C4、58例,C5、69例,C6、72例。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于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手术椎体及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心垂直高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颈椎MRI,术后12个月复查颈椎CT,进一步评估患者脊髓减压情况及椎体内骨道愈合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35 min,平均96.5 min。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4.5个月。未发生髓核残留、脊髓神经损伤、食道大血管损伤、胸腔积液、终板塌陷、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见同节段椎间盘再突出以及颈椎失稳、后凸畸形等。术后12个月颈肩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颈椎MRI示脊髓神经减压充分,硬膜囊无明显受压,T2像上髓内高信号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退;术后12个月CT示患者椎体内骨道均实现骨性愈合。术后24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心垂直高度较术前下降(t=2.043,P=0.035),但手术椎体中心垂直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P=0.421)。结论前路经椎体内入路全内镜下减压将脊柱内镜与椎体内入路的优势相结合,可对脊髓腹侧提供理想、彻底的减压,并获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杨俊松楚磊邓忠良Kai-Xuan Liu邓锐陈浩刘鹏刘团江荣雪芹郝定均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
截骨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畸形
背景:由于在胚胎期,脊柱骨性结构的发育过程与神经管闭合过程密切相关,先天性脊柱侧弯常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是否有必要在侧弯矫正之前先处理分裂的脊髓的骨性或纤维纵膈?目前尚存在争议。目的:回顾性研究采用单纯截骨手术治疗先天性...
郝定均贺宝荣刘团江李辉
关键词:脊髓纵裂截骨
文献传递
3D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ACDF手术的病人178例。其中,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行传统ACDF手术的103例纳入常规组,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行3D显微镜辅助下ACDF手术的75例纳入3D显微镜组。收集并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的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常规组发生脑脊液漏1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喉上神经麻痹1例;3D显微镜组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3D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71.72±64.82)min、(57.19±26.38)mL,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95.39±67.31)min、(66.54±23.27)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两组病人间的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手术安全有效,可为术者提供立体的视图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
王鹏涛张嘉男刘团江刘鹏贺宝荣郝定均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传统术式
成人寰椎骨折的治疗策略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成人寰椎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12月我科共收治成人单纯寰椎骨折患者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18~72岁(45.3±14.0岁)。7例稳定寰椎骨折患者采用硬颈围固定;22例不伴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采用头颈胸支具固定20例,halo支具固定2例;29例伴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20例,后路寰椎单椎节内固定术9例。对患者进行常规随访,记录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采用CT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寰枢椎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14.3±4.0个月)。随访CT示,采用硬颈围固定的7例稳定寰椎骨折及采用头颈胸支具或halo架固定的22例不伴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20例行后路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的伴有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有18例获得骨性融合,2例未融合但内固定仍牢靠。颈椎动力位X线片示9例行后路寰椎单椎节内固定术的患者均无寰枢椎失稳征象。治疗前ASIA分级D级4例,E级54例;末次随访ASIA分级均为E级(Z=-2.000,P=0.046)。治疗前VAS评分为4~8分(6.6±1.0分),末次随访为0~2分(0.4±0.7分)(Z=-6.682,P<0.001)。保守治疗者有2例枕部发生皮肤压疮;手术者术中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对于稳定的寰椎骨折,采用硬颈围固定即可;对于不伴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采用头颈胸支具或halo架固定可取得良好疗效;对于伴有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采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融合术或后路寰椎单椎节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黄大耿贺宝荣郝定均刘团江吴起宁王晓东郭华
关键词:寰椎骨折
经症状轻重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经症状轻重侧入路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00例症状偏于一侧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按PVP操作时骨水泥穿刺入路分为症状较重侧入路组(A组)和症状较轻侧入路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损伤节段、病程及合并慢性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操作侧椎体侧缘高度高于A组(P<0.001)。术前、术后1 d及1、3、12个月时,分别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脊柱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骨水泥过敏、发热,切口感染,一过性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A组有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B组有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4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1例椎管渗漏),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无感染、邻椎骨折、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A、B组操作侧椎体侧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A组手术前后差值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随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A组VAS评分和ODI均优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患者症状较重侧的椎体压缩更严重,PVP术中经症状较重侧注入水泥,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效果更佳,功能恢复更好。
徐辉杨俊松刘团江贺宝荣柴鑫郝定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胸腰椎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膈疝的发病机理及早期诊断。方法 :对十年间收治的 1 1 2 0例脊柱骨折中的 3例膈疝进行分析 ,总结临床表现 ,探讨发病机理 ,分析不能早期诊断的原因 :结果 :胸腰椎骨折合并膈疝的发生率为 0 .2 7% ,3例均未在诊断脊柱骨折的同时诊断膈疝 ,诊断的时间是在伤后的 3~ 1 0d。结论 :(1 )胸腰椎骨折时胸腹腔压力的改变造成膈肌损伤 ,截瘫后植物神经紊乱导致肠麻痹、腹压增加可加重膈肌损伤形成膈疝。肋骨骨折也可能是膈肌损伤的原因。 (2 )在脊柱骨折的当时即使有膈肌损伤但如果没有腹腔脏器进入胸腔要诊断膈疝比较困难。 (3)重视本病的存在、及时拍胸片或消化道造影是防止延误治疗的关键。
刘团江周劲松王晓东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