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欣
-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颅脑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异丙酚组、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记录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于麻醉前、术后6h(Tt)、24h(Ts)、48h(Te)、72h(Tt)取血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术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判定疗效。结果3组患者在T5和T6时点S0D,cAT和GSH-Px活性均低于术前(均P〈0.05),异丙酚组患者S0D在T4(87.2±11.8)U/ml、T。(75.1±12.4)U/ml、T6(84.6±9.3)U/me和T7(92.5±12.5)U/m1时点的活性均高于异氟烷和七氟烷组(P〈0.05);CAT在T5(66.59±7.21)U/ml时点的活性高于异氟烷组(51.58±8.19)u/ml和七氟烷组(58.49±7.27)U/ml(P〈0.05);GSH-Px在T4(159.2±20.8)U、T5(140.7±16.2)U和T6(152.3±19.1)U时点的活性均高于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P〈0.05),预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麻醉较七氟烷和异氟烷能更好地对抗老年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氧化应激反应。
- 王亚欣张彦谭彬彬梁禹张秀山
- 关键词:麻醉药神经外科手术氧化性应激
- 美托洛尔对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熵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长效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熵指数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持续监测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反应熵、状态熵,以及反应熵与状态熵之差值。结果 (1)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所有观察时间点反应熵值和状态熵值降低(均P<0.05)。气管插管后1、3和5 min,美托洛尔组患者反应熵值、反应熵与状态熵之差值显著降低(P<0.05);而状态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心率有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但气管插管后1、3和5 min时,对照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同组气管插管前相比,美托洛尔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3和5 min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平稳(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抑制喉镜直视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引起的熵指数变化,降低手术应激引起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升高,稳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状态。
- 周强陈铭欣王亚欣张红涛刘海根王文胜张彦
- 关键词:美托洛尔插管法气管内血流动力学
- HO-1在七氟烷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
- 2021年
- 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七氟烷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136只,体重20~25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4):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组(SAE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七氟烷组(SAE+Sevo组)和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七氟烷+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组(SAE+Sevo+ZnPPⅨ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SAE+Sevo组和SAE+Sevo+ZnPPⅨ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立即吸入2%七氟烷-33%氧气2 h,Sham组和SAE组吸入33%氧气2 h。SAE+Sevo+ZnPPⅨ组于造模前30 min时腹腔注射HO-1抑制剂ZnPPⅨ25 mg/kg。于造模后6、12和24 h时处死6只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皮层组织TNF-α、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HO-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组织HO-1表达。于造模后24 h时处死6只小鼠,采用TUNEL染色检测皮层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每组取10只小鼠,分别于造模后3、5、7和14 d时行Y迷宫实验,计算自发交替百分比。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SAE+Sevo组及SAE+Sevo+ZnPPⅨ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HMGB1水平、细胞凋亡指数、HO-1活性及其表达水平升高,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P<0.05)。与SAE组比较,SAE+Sevo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HMGB1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HO-1活性及其表达水平、自发交替百分比升高,SAE+Sevo+ZnPPⅨ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及HMGB1水平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AE+Sevo组比较,SAE+Sevo+ZnPPⅨ组皮层组织TNF-α、IL-1β、HMGB1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HO-1活性及其表达水平、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七氟烷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机制与提高皮层组织HO-1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王亚欣刘玲玲谢克亮陈君
- 关键词:麻醉药吸入血红素加氧酶-1
- 小儿心脏手术前补充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 2011年
- 目的观察小儿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3~12岁先心病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A组于术前4 d至术前1 d每天按0.4 mg/kg口服甲状腺素片;B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入院后、CPB前、CPB体温最低点、术后第1天、第2天、第4天取血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在手术结束前每组随机选6例患儿留取心房标本测定心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α、βmRNA的表达情况,在术后24 h取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阳性率。结果 A组患儿的T4浓度CPB体温最低点时降低(P<0.05),而B组患儿的T4浓度CPB体温最低点、术后第1天和第2天时均有下降(P<0.01)。A组患儿T3和T4浓度在术后第1天、第2天高于B组(P<0.05);FT3在CPB体温最低点、术后第1天和第2天时高于B组(P<0.05);FT4在CPB前、术后第1天、第4天高于B组(P<0.05)。A组患儿正性肌力药的使用率低于B组(P<0.05),CK-MB含量及cTnI阳性率也低于B组(P<0.05)。A组MHCαmRNA的表达量增强而MHCβmRNA的表达量减弱(P<0.05)。结论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明显纠正术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并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王亚欣薛玉良杨泉涌梁禹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心肌保护心肺转流
-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对垂体前叶激素皮质醇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年龄65~72岁)行机械通气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组(32例)和咪达唑仑组(32例)。记录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镇静全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颅内压和脑灌注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人住ICU后24h、72h和4周时静脉血的垂体前叶激素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ICU期间脉搏氧饱和度、腋温、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在24h和72h时[(269.7±43.2)nmol/L、(234.962±66.9)nmol/L3;低于咪达唑仑组[(278.0±75.5)nmol/L、(243.2±42.4)nmol/L3(t=5.312和5.919,均P=0.000);皮质醇在第4周时丙泊酚组为(209.1±73.9)nmol/L,咪达唑仑组(210.8±66.6)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938)。结论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ICU内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皮质醇分泌有差异。
- 孟春刘刚张彦王亚欣
- 关键词:颅脑损伤
- 甲状腺激素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 2016年
- 众所周知,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iod sick syndrome , ESS),而对于是否应补充甲状腺激素仍存在争议。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补充疗法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和选择。明确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分析甲状腺激素补充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争议和前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补充疗法无明显的副作用,且可以有效改善ESS,成为令人期待的临床选择。
- 王亚欣薛玉良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 氢气对脓毒症多器官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所引起的反应失衡,最终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氢气作为一种气体信号分子,目前发现其对肿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脓毒症等多种炎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文章主要阐述脓毒症造成脑、肺、心脏等器官损伤涉及的多种机制,以及氢气如何通过抗炎、选择性抗氧化、抗细胞凋亡、调节信号通路等发挥辅助治疗作用。总结氢气对脓毒症器官损害的保护机制,将为氢气治疗脓毒症的临床转化提供支持。
- 王亚欣李英宁陈君谢克亮
- 关键词:氢气脓毒症器官损伤
- 术前补充甲状腺激素对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①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患儿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术后恢复的影响。②方法选择40例拟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简单先心病矫正手术的3~12岁患儿,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于手术前4天至手术前1天每天按0.4mg/kg口服甲状腺素片;空白对照组的患儿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入院后(T1)、CPB前(T2)、CPB体温降到最低点时(T3)、术后第一天(T4)、术后第2天(T5)和术后第4天(T6)抽取静脉血,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在ICU停留时间、在ICU保留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在ICU中正性肌力药的使用情况。③结果:两组患儿的T3浓度在T2、T3、T4、T5和T6时间点较T1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的T4浓度只在T3时间点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儿的T4浓度在T3、T4和T5时间点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儿T3和T4浓度在T4和T5时间点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FT3在T3、T4和T5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1);FT4在T2、T4和T6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TSH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正性肌力药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围术期会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而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明显纠正术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
- 王骞王亚欣薛玉良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心脏手术体外循环
- 地佐辛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拟行颅脑肿瘤切除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Ⅱ~Ⅲ级老年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组21例和芬太尼组21例。记录患者术毕停药至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前(T0)和拔管后1h(T1)、2h(T2)和3h(T3)镇痛(PIDS)、镇静(Ramsay)评分及认知功能简易精神量表评分(MMsE)。结果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比较,患者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分别为(15.9±2.8)min比(16.2±4.3)min,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22.4±5.1)min比(23.8±3.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镇静评分和MMSE评分,T1-T2期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地佐辛组与芬太尼组镇痛评分比较,T2期分别为(2.01±0.79)分比(2.55±0.51)分(t=-2.24,P=0.04),T3期为(2.30±0.66)分比(2.75±0.64)分(t=-2.44,P=0.03),地佐辛组均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对于老年神经外科患者,术毕前静脉应用地佐辛和芬太尼可取得良好的术后镇静镇痛作用,且不影响麻醉复苏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可维持更长的术后镇痛时间。
- 张彦张秀山王亚欣刘刚
- 关键词:镇痛药阿片类芬太尼神经外科手术
- 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240—2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P组于再灌注前20min至再灌注后10min吸入3.9%(1.5MAC)七氟醚。再灌注24h时取脑组织,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水平,观察脑组织病理学结构;1Tr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sP组脑梗死体积增加,MDA水平升高,I/R组GSH、SOD、CAT、GSH—Px和GR水平降低,sP组GSH—Px水平降低(P〈0.05);与I/R组相比,sP组MDA水平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GSH、SOD、CAT、GSH—Px和GR水平升高(P〈0.05)。SP组脑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王亚欣王永旺张彦孟春梁禹薛玉良
-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