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茂林

作品数:76 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细胞
  • 20篇切除
  • 18篇肿瘤
  • 16篇切除术
  • 14篇胆管
  • 12篇肝癌
  • 12篇肝细胞
  • 10篇手术
  • 10篇细胞癌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诊治
  • 9篇静脉
  • 8篇肝切除
  • 8篇肝细胞癌
  • 7篇胰腺
  • 7篇术后
  • 6篇吲哚胺
  • 6篇外科
  • 5篇氧化酶

机构

  • 48篇福建省立医院
  • 2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福建省南平市...
  • 1篇彭州市人民医...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6篇严茂林
  • 35篇王耀东
  • 22篇赖智德
  • 20篇田毅峰
  • 16篇邱福南
  • 16篇周松强
  • 13篇白燕南
  • 11篇严律南
  • 10篇游燊
  • 10篇陈忠
  • 9篇刘江文
  • 8篇潘光栋
  • 7篇程南生
  • 6篇熊先泽
  • 6篇夏冬
  • 6篇李波
  • 5篇陈实
  • 5篇王新平
  • 5篇魏少明
  • 5篇谢建国

传媒

  • 9篇中华消化外科...
  • 7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腹部外科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3年1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5例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十二指肠瘘大多由胆石症引起,消化性溃疡、胆囊癌、外伤为少见病因。55例术前诊断率为18.1%(10,55),其余均在术中或行其他手术时发现的。全部经手术治愈。术后十二指肠漏、切口感染、败血症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患者尤其发现胆囊萎缩、囊区内胆汁暗区消失或肝内胆管系统积气应高度怀疑。对胆道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是减少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生率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严茂林沈绍群严律南
关键词:胆囊十二指肠瘘少见病因术前诊断回顾性分析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上调胃癌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表达水平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IDO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Hp-胃癌组织48例,Hp^+胃癌组织48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胃癌组织IDO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ID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3例Hp^+胃癌组织IDO的基因表达水平较Hp-胃癌组织升高,14例降低,1例相同。Hp^+胃癌组织的IDO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Hp^-胃癌组织的45.8%(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DO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分期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分期无关(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胃癌组织IDO表达水平来促进淋巴结转移。
白燕南游燊严茂林王耀东
关键词:胃肿瘤
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Kupffer细胞在体外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凋亡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的Kupffer细胞(KC)在体外对小鼠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T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IFN-γ处理或未处理的KC表达IDOmRNA和FasLmRNA的情况。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分析IDO对色氨酸的分解作用以了解其活性。用3H嵌入增殖试验检测KC对同种异体TC增殖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KC对同种异体TC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凋亡作用。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IFN-γ处理后小鼠KC表达IDO和FasL并且其表达在6h后均达到高峰。IDO能降低培养基中色氨酸的浓度,提高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浓度。表达IDO的KC能明显抑制同种异体TC的增殖,但1-甲基色氨酸和抗FasL抗体能部分阻断其增殖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表达IDO和FasL的KC能阻滞同种异体TC于G1中期,诱导其凋亡。结论除了FasL/Fas途径,IDO可能是KC抑制同种异体TC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另一机制。
严茂林王耀东田毅峰赖智德邱福南周松强游燊陈忠
关键词:KUPFFER细胞IDOFASL免疫耐受
RNA干扰逆转肝癌多药耐药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siRNA对肝癌耐药细胞系HepG2/mrp1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ulti—drug-resistant-associated1,mrp1)及其蛋白产物MRP1表达的抑制作用和逆转其耐药性的效果。方法设计合成针对mrp1启动子区域的RNA干扰小片段,转染肝癌耐药细胞HepG2/mrp1。通过RT-PCR和流式细胞仪,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评估RNA干扰对mrp1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RNA干扰逆转HepG2/mrp1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变化,按照实验组和亲本组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30)评估RNA干扰对细胞耐药倍数的改变。结果在耐药细胞HepG2/mrp1中,RNA干扰明显抑制了mrp1mRNA和蛋白产物MRP1的表达水平,在相同浓度药物作用下实验组细胞耐药性显著下降。结论我们设计的siRNA对肝癌耐药细胞HepG2/mrp1中的mrp1基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逆转多药耐药性的效果。
王新平严律南李德华苟兴华潘光栋夏冬刘江文严茂林阎乃红陈清英
关键词:多药耐药肝癌RNA干扰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加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2 0 0 2年收治的 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位于乳头上部 13例 (16 % ) ,乳头周围部 6 3例 (78% ) ,乳头下部 5例 (6 % )。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及体重下降等。术前诊断率为 8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5 4例 ,节段性肠切除术和剖腹探查 +活检术各 2例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和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各 1例 ,旁路转流术 2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70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和 2 1% ,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于 1年内死亡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生存 2 5个月 ,乏特壶腹局部切除术生存 18个月 ,旁路转流术均于 1~ 18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 ,早期诊断困难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实施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严茂林沈绍群芦灵军熊先泽程南生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
不阻断肝血流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中不阻断肝血流对肝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n=24)、半肝血流阻断组(HVC组,n=24)及不阻断肝血流组(n=32)。分别比较不阻断肝血流组与Pringle组和HV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5,0.34,P值均>0.05)。术后1及7 d血清TBil及ALT恢复情况,不阻断肝血流组[1 d,TBil:(22.4±9.4)μmol/L,ALT:(287.4±165.7)U/L;7 d,TBil:(17.1±6.6)μmol/L,ALT:(86.2±54.5)U/L]优于Pringle组[1 d,TBil:(33.5±11.9)μmol/L,ALT:(429.5±137.8)U/L;7 d,TBil:(24.5±7.0)μmol/L,ALT:(145.5±43.6)U/L]及HVC组[1d,TBil:(29.1±8.3)μmol/L,ALT:(390.2±176.6)U/L;7 d,TBil:(21.5±7.5)μmol/L,ALT:(121.5±56.8)U/L](P值均<0.05)。血清Alb恢复情况,术后1 d,不阻断肝血流组[(29.3±2.8)g/L]优于Pringle组[(27.3±3.3)g/L](P值均<0.05),但与HVC组[(27.8±2.5)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阻断肝血流组术后住院时间[(10.3±2.1)d]较Pringle组[(12.7±2.6)d]和HVC组[(12.0±2.2)d]显著缩短(P值均<0.05)。结论不阻断肝血流较第一肝门阻断、半肝血流阻断,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具有肝损伤较轻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陈凯邱福南田毅峰赖智德周松强严茂林王耀东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阻断治疗
胰腺癌中Ring1B、LSD1及P16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E3泛素连接酶亚单位Ring1B、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及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16表达与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SD1、Ring1B与P16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选取其中6对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三者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ing1B与LSD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P16主要表达于胞核;Ring1B与LSD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P16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Ring1B、LSD1的表达与P16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476;r=-0.673,均P<0.05)。qRTPCR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Ring1B和LSD1的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908vs.1.947;7.126 vs.1.940,均P<0.05),P16的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269vs.5.23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三者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表达一致。生存分析显示,Ring1B、LSD1高表达患者生存率均分别低于其低表达患者(χ~2=8.958,P=0.012;χ~2=8.856,P=0.010),而P16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低表达患者(χ~2=7.867,P=0.024)。结论:胰腺癌组织中Ring1B与LSD1表达升高,P16表达降低;Ring1B、LSD1可能分别通过组蛋白泛素化和去甲基化调控P16的表达,从而影响胰腺癌预后。
陈辉星陈实李小燕陈明源严茂林黄龙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误诊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1987~2004年收治的82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钡餐误诊率72.7%,胃镜误诊率77.2%,内镜活检误诊率51.9%。总误诊率达65.1%,其中主要误诊为胃癌,占总误诊次数的87.3%。结论 提高对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特点的认识,重视其常规检查方法的形态特征,必要时运用现代影像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提高本病的诊断率,以达到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目的。
刘江文潘光栋谢建国王新平严茂林夏冬严律南
关键词: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误诊原因分析钡餐临床误诊内镜活检
胃肠道间质瘤136例诊治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136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GIST多发于胃(57.1%)和小肠(20.6%),结肠、直肠及腹腔内其他位置相对较少,临床常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32.4%)、腹痛(25.0%)、腹部包块(21.3%)。就诊时已发生转移的17例,余119例获得了根治性切除或局部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7.5%(119/136)。术后转移复发率20.3%(15/74)。结论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对于无转移的病人,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转移复发率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转移或不能切除者,Gleevec是目前最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法。
邓志刚李波李敬东严茂林栗靖霍永忠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预后预后分析GLEEVEC术后转移手术切除率诊治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DPPHR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2例,胰头黏液性囊腺瘤1例。结果手术时间200~360 min,平均(304.0±45.3)min,术中失血量50~500 ml,平均(267.5±116.1)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生化漏5例,B级胰瘘2例,无C级胰瘘,胃瘫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7~78 d,平均(30.8±14.3)d。手术后对17例患者随访2个月~4年,未见肿瘤复发,无手术后新发糖尿病、消化不良以及胆总管狭窄等。结论 DPPHR在确保肿瘤完全切除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手术创伤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缩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DPPHR能够较好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周松强田毅峰赖智德邱福南严茂林王耀东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