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福兴

作品数:25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再生障碍性贫...
  • 8篇障碍性贫血
  • 8篇贫血
  • 7篇儿童
  • 4篇蛋白
  • 4篇胸腺
  • 4篇血液
  • 4篇球蛋白
  • 4篇小鼠
  • 4篇儿科
  • 3篇胸腺细胞球蛋...
  • 3篇细胞球
  • 3篇腺细胞
  • 3篇免疫
  • 3篇抗胸腺细胞
  • 3篇抗胸腺细胞球...
  • 3篇骨髓
  • 2篇地西他滨
  • 2篇学制

机构

  • 25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李福兴
  • 19篇谢晓恬
  • 10篇乔晓红
  • 10篇蒋莎义
  • 10篇石苇
  • 7篇邵越霞
  • 6篇周晓迅
  • 6篇何薇
  • 5篇曹萍
  • 4篇唐晋清
  • 3篇傅晓燕
  • 3篇周妮娜
  • 3篇王飞
  • 3篇覃大卫
  • 2篇李威
  • 2篇顾昶娟
  • 1篇卢双龙
  • 1篇徐惠
  • 1篇叶颖子
  • 1篇王淼

传媒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康复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管理学家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自然杀伤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免疫诱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中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数量以及经a-半乳糖神经酰胺(a-galactosylceramide,a-Galcer)或OCH体外活化后的功能状态,同时与正常小鼠...
乔晓红谢晓恬石苇唐晋清覃大卫李福兴
阿糖胞苷代谢关键酶基因在儿童恶性血液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代谢关键酶———脱氧胞苷激酶(DCK)和胞苷脱氨酶(CDA)的基因表达及酶活性水平,探索DCK和CDA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共计31例患儿,其中初诊27例(ALL20例,AML3例,NHL4例),复发4例(ALL2例,AML、NHL各1例),采集患儿骨髓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DCK、CDA基因表达,核素液闪法检测细胞内DCK、CDA酶活性,统计分析各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1)DCK:ALL和NHL患儿DCK mRNA与酶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AML患儿(P<0.05);初治患儿均明显高于复发患儿(P<0.05);(2)CDA:AML和复发患儿的CDA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ALL、NHL和初治患儿(P<0.05),但各组病例间的CD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3)DCK和CDAmRNA表达与酶活性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AML以及某些复发的血液肿瘤患儿,其总体DCK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降低,CDA酶活性水平增高。DCK和CDA酶活性可能与儿童恶性血液肿瘤疗效相关。
李威谢晓恬蒋莎义张虹李福兴周妮娜曹萍
关键词:淋巴瘤脱氧胞苷激酶胞苷脱氨酶基因
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规范诊断与伏立康唑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工作组和儿科呼吸学组近年来分别制订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和《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版)》,在儿童血液病继发IFI诊治中的应用方法与经验。方法参照上述IFI诊断标准,对儿童血液病合并IFI病例,根据不同的诊断条件和依据建立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的分层次诊断,并参照上述诊疗标准和建议,进行前期伏立康唑静脉输注与后期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序贯治疗,同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6例血液病患儿合并IFI,虽然缺乏具有确诊价值的病原微生物依据,但参照诊断标准,3例符合临床诊断,3例符合拟诊条件。采用伏立康唑静脉输注治疗后,体温于10~18 d降至正常,GM和G试验阳性者于10~30 d恢复正常,肺部影像学阴影逐渐消退。继续输注伏立康唑巩固治疗,10~14 d后改为口服抗真菌药2~4周,均获得痊愈,总疗程43~84 d。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实践显示,上述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和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有关IFI诊疗标准与指南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值得临床参照执行。国产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的IFI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石苇谢晓恬蒋莎义周晓迅邵越霞李福兴顾昶娟
关键词: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标准伏立康唑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疗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归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不良反应防治对策,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ATG联合环孢菌素A(Cs A)联合免疫抑制疗法(CIS)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共61例,其中使用美国(Genzyme公司)R-ATG 31例,使用德国(Fresenius公司)R-ATG 30例。采取不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种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与疗效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Fresenius-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12例)、43.30%(13例)、16.70%(5例)和23.33%(7例);Genzyme-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8%(11例)、35.48%(11例)、9.70%(3例)和29.03%(9例),两种制剂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综合防治,所有不良反应均得以及时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ATG联合Cs 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不良反应。Fresenius-ATG和Genzyme-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不影响ATG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李福兴石苇乔晓红周晓迅何薇谢晓恬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地西他滨治疗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高表达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分子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EVI1)高表达对K562细胞的影响,及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治疗EVI1高表达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K562细胞,检测空载体组和EVI1组微小RNA(micro RNA,miR)-9表达水平、miR-9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程度及细胞克隆数。使用地西他滨和溶媒处理EVI1高表达的K562细胞,检测miR-9表达水平、miR-9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程度、细胞克隆数及细胞周期。结果与空载体组相比,EVI1组miR-9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0.0021±0.0003)比(0.0034±0.0003),P<0.01],miR-9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程度显著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232.67±6.81)比(124.67±5.03),P<0.01]。地西他滨组较溶媒组miR-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0023±0.0003)比(0.0007±0.0001),P<0.01],miR-9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显著降低[(44.67±6.57)%比(90.22±4.29)%,P<0.01],细胞增殖能力减弱[(173.67±12.06)比(219.33±10.26),P<0.01],G_(0)/G_(1)细胞比例增高[(59.25±1.20)%比(50.45±1.06)%,P<0.05]。结论EVI1通过增加miR-9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下调miR-9表达,可能是EVI1参与CML的机制之一。地西他滨可逆转EVI1高表达所致的miR-9甲基化程度,肿瘤细胞克隆增殖能力得以遏制,为其用于EVI1高表达的CML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何薇李威李福兴谢晓恬
关键词:地西他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分子机制
左旋门冬酰胺酶致儿童急性胰腺炎1例被引量:3
2010年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淋巴瘤联合化疗方案中的关键药物。近年来,一系列含有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然而L-Asp的一些副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
李福兴周宁邵越霞蒋莎义谢晓恬
关键词:左旋门冬酰胺酶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与血常规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其与同期外周血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院42例AA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CD45RA^+,CD3^+CD45RO^+,CD(16+56)^+,CD19^+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常规。结果再障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平均值分别为(26.94±11.93)%,(33.33±10.3)%,0.918±0.53,对照组分别为(33.53±9.97)%,(27.08±9.23)%,1.44±0.8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CD8^+与HB,WBC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CD3^+CD4^+/CD3^+CD8^+比值与HB,WBC,N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再障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其中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抑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再障患儿Th格局向Th1偏移。
曹萍蒋莎义谢晓恬周妮娜李福兴覃大卫
关键词:贫血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儿童
儿童Ⅰ型葡萄糖转运子缺陷综合征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0年
目的探讨我国儿童Ⅰ型葡萄糖转运子缺陷综合征(GLUTl-DS)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于贵州赤水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例女性GLUTl-D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对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我国GLUTl-DS患儿的中、英文文献(临床资料基本完整)进行文献复习,总结GLUTl-D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措施与转归。本研究经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01),对患儿的诊治,均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 (1)本例GLUTl-DS患儿为女性,就诊年龄为2岁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面部发绀、小头畸形、发育落后及运动障碍。患儿视频脑电图异常,脑脊液葡萄糖、以及脑脊液葡萄糖与血糖浓度比值(脑脊液葡萄糖/血糖)均降低,基因检测(Sanger法)提示患儿第5外显子C.661G>A(p.E221K)杂合错义突变(来源于其父亲)。患儿对生酮饮食(KD)治疗不耐受,院外采取中医康复治疗6个月后效果欠佳;随访至3岁11个月龄,运动、语言发育较正常儿童均明显落后。(2)文献复习结果:纳入关于我国GLUTl-DS患儿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共7篇,纳入研究的GLUTl-DS患儿为17例,结合本院1例,故纳入18例我国GLUTl-DS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如下。本病男性∶女性发病率为10∶8,中位发病年龄为7个月,中位诊断年龄为55个月;以痫性发作(94.4%,17/18),发育落后(88.9%,16/18),共济失调(72.2%,13/18)为主要临床表现;18例(100.0%)患儿的脑脊液葡萄糖浓度、脑脊液葡萄糖/血糖均降低;17例接受SLC2A1基因检测患儿中,15例为该基因异常。11例采取KD治疗患儿中,8例症状明显缓解,3例对KD治疗不耐受而停止治疗;对4例采取增加进食次数及糖分摄入后,也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GLUTl-DS患儿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SLC2A1基因检测结果,可明确诊断。对疑似或临床诊断为GLUTl-DS患儿,尽早开始KD治疗,或增加进食次数、糖分摄入
杨贵云侯显玉田茂强袁颖李福兴
关键词:缺乏症发育落后共济失调生酮饮食儿童
单剂OCH提高T-bet表达并预防小鼠免疫诱导骨髓衰竭
目的:NKT细胞刺激物OCH腹腔注射小鼠,使其激活NKT细胞,观察对免疫诱导骨髓衰竭小鼠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探索OCH治疗免疫诱导骨髓衰竭小鼠的免疫机制,从而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方法...
乔晓红谢晓恬石苇唐晋清邵越霞李福兴
关键词:骨髓衰竭腹腔注射免疫机制
文献传递
上海市市级医院儿内科卫生资源配置及医疗服务供给现况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市级医院儿内科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供给现况,为优化儿内科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上海市市级医院临床能力促进与提升儿内科联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上海市4家公立市级儿童专科医院、15家综合性医院儿科及3家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集2020年儿内科医师和护士人数、儿内科床位数、儿内科门急诊人次数、儿内科出院人次数等数据。比较不同类型医院数据,并与本市医护总体人力资源进行比较,描述和分析上海市市级医院儿内科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供给现状,提出儿内科医疗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结果本次调研的市级医院中,儿内科医师1253人,占全市医师的1.68%,儿内科护士2029人,占全市护士的2.09%;儿内科医护比为1∶1.62。儿内科医师以硕士学历为主(占50.84%),儿内科护士以本科学历为主(占55.89%)。儿内科医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占39.43%);儿内科护士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4.02%),仅1.28%为高级职称。儿童专科医院在市级医院儿内科设备配置和医疗服务供给中占绝对优势,基本设备配置占81.71%,床位资源配置占75.60%,门急诊人次占74.04%,发热门诊人次数占83.58%,出院人次数占80.42%。结论上海市儿童专科医院资源配置优势明显,但儿童专科医院医师年均负担出院人次负荷高于全市医师的平均水平。通过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对儿科联合体的技术支撑和辐射,帮助综合性医院儿内科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将有助于提升本市综合医院儿内科门急诊服务能力,提高区域内儿内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张晓波傅唯佳沈兵桂永浩冯瑞汤梁峰黄敏叶颖子黄敏叶颖子李福兴葛小玲徐虹
关键词:儿科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供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