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波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水化合物
  • 5篇血糖
  • 5篇碳水化合物
  • 2篇稻米
  • 2篇淀粉
  • 2篇豆类
  • 2篇体外消化
  • 2篇小豆
  • 2篇米饭
  • 2篇红小豆
  • 1篇淀粉类
  • 1篇淀粉类食品
  • 1篇淀粉类食物
  • 1篇豆类食品
  • 1篇血糖指数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直链淀粉
  • 1篇食品
  • 1篇食物
  • 1篇体外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范志红
  • 8篇刘波
  • 6篇刘芳
  • 5篇曾悦
  • 2篇王淑颖
  • 1篇周威
  • 1篇曹展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稻米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特性被引量:2
2012年
以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测定10个品种稻米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特性和淀粉组分,同时测定稻米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以及稻米的胶稠度、糊化温度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消化指数以粳糯米最高,粳米样品又高于籼米样品,但各籼米样品间仍有很大差异。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胶稠度和糊化温度与抗性淀粉质量分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846,P<0.05;r=-0.765,P<0.01;r=-0.735,P<0.05),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并不能作为预测淀粉消化特性的有效指标。凝聚性与淀粉消化指数显著正相关(r=0.634,P<0.05),可以利用米饭的质构特性推测其消化特性。
王淑颖范志红刘波
关键词:稻米体外消化直链淀粉胶稠度糊化温度
红小豆-粳米混合食物的碳水化合物体外消化速度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直接影响着淀粉类主食的餐后血糖反应,因此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预测淀粉类主食品的血糖反应。用胰酶模拟小肠消化测定了几种烹调方法下红豆-粳米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并探讨了其中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烹调显著提高了整豆-粳米混合食物的水解率和RDS含量,但豆粉-米混合食物在不同烹调压力下的差异不显著。整豆和大米分别烹调后再混合的食物与豆谷共同烹调食物相比,抗性淀粉的含量较高,且淀粉消化指数较低。红小豆-粳米混合食物的消化速度与精白粳米的消化速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烹调方法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有很大影响。血糖调节异常的人群适合在主食原料中添加整豆类食物,以帮助稳定餐后血糖反应。
刘芳范志红刘波周威
关键词:粳米红小豆碳水化合物
稻米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6年
体外模拟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食物的血糖反应,本文对有关研究的数据加以总结,并分析了影响稻米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因素,包括稻米的淀粉组成、理化特性以及品种和加工、储藏等方面。
刘波刘芳范志红曾悦
关键词:稻米碳水化合物
烹制处理条件对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测定了不同烹制方式下米饭淀粉的消化速度。结果表明,烹制前浸泡、增加水量、延长蒸煮时间,均会导致较高的淀粉消化速度;冷藏后淀粉消化速度显著下降。烹制时添加膳食纤维、油脂、乳化剂或使用硬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淀粉消化速度。
刘波范志红曹展
关键词:米饭烹制
一种淀粉类食品消化速度体外测定法的探讨及应用被引量:18
2005年
鉴于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血糖反应对于控制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国外方法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文中确定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淀粉类食物体外模拟消化程序,其所得结果与人体血糖指数以及常规体外测定结果均具较高相关性,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样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并在某种程度上预测血糖指数。同时提出了还原糖释放指数这一在现实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淀粉类食品水解速度新指标。应用该法测定了部分谷豆类食品的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证明原料品种和加工方法对于主食品的消化速度具有重要影响。
曾悦刘芳刘波范志红
关键词:体外测定法血糖指数淀粉类食物豆类食品
稻谷类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影响因子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为探讨谷物种类、烹调方法及豆米混合烹调对谷类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以及体外模拟消化法和人体餐后血糖反应法评价消化速度的一致性,采用胰酶法体外模拟消化方法多时间点测定其反应进程,并与人体血糖指数测定标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米饭和籼糯米饭体外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和样品血糖指数比籼米饭低,即食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慢,冷籼糯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快。豆米混合食物中,豆类可降低谷类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以红小豆效果最佳。体外模拟消化结果与人体血糖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r=0.910(P<0.05)。认为原料配合和加工方法均对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产生影响,豆米混合烹调可降低粳米的淀粉消化速度,体外模拟消化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食品血糖指数。
曾悦刘芳刘波范志红
关键词:谷类豆类碳水化合物
不同米饭对餐后血糖和饱腹感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米饭样品的餐后血糖及饱腹感反应。方法 10名空腹健康志愿者食用含碳水化合物50 g的不同米饭样品:籼米饭(IR),黑籼米饭(BI),籼糯米饭(WL)和冷籼糯米饭(RW)。测餐后120 min血糖水平和血浆中胰岛素水平,同时记录180 min内的饱腹感及第二餐摄入的能量,计算血糖生成指数(GI)与胰岛素生成指数(II),以及在餐后1 h,2 h和3 h时各样品的饱腹感指数(SI)。结果无论WL还是RW食用后的GI均高于IR和BI。BI的II和SI最高。第二餐能量摄入最低。II分别与GI和S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GI和SI之间的相关性不大。结论籼糯米饭经过冷藏以后并不能降低血糖反应,两者均不适合糖尿病人作为主食BI适合需要控制体重和控制血糖者食用。结果提示,相比于GI,II与SI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密切。
王淑颖范志红曾悦刘芳刘波
关键词:米饭
加工方法对红小豆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05年
运用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探讨了不同加工方法对红小豆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和淀粉组分中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烹调压力和颗粒大小对红小豆中淀粉消化率及淀粉组分有较大影响。高压烹调水解率高于常压烹调,烹调前粉碎处理显著提高RDS和淀粉水解指数(SDI),但烹调压力对豆粉的消化速度指标无影响;煮熟的豆在冷藏前后碳水化合物水解率的差异不显著。
刘芳曾悦刘波范志红
关键词:红小豆碳水化合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